在路边等车,车却迟迟不来,这是件让人很痛苦的事,可又无可奈何。在厦门,有一支有车族就“惦记”着这些人,于是组建了顺风车队伍。目前,“顺风哥”已有上千人。
记者 吴笛 实习生 许牡丹
缘起
学校门口招顺风车 难忘上车时的感动
丁建文是福建公益顺风车项目发起人。他在火炬园开了一家公司,多年前就倡导公司有车族让园区其他企业员工搭顺风车上下班。丁建文做了8年的“顺风哥”,开车路上看到焦急等车的人,都会停车问“去哪里”,告诉对方如果顺路可搭一段,不收钱。有些被“搭讪”的人直接拒绝他的好意,有些人还会骂他神经病。丁建文并不介意,因为他们不理解他的初衷。
丁建文出生在四川巴中偏远农村,是大山里的孩子。读书时,丁建文从家到学校,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和20多公里的公路,回一次家要6小时。于是,丁建文和同学经常在校门口招手拦车,搭顺风车回家。大货车、拖拉机、摩托车,甚至是自行车,丁建文都搭过。后来,经常路过学校的司机也熟悉了他们,搭车就成了常事。丁建文说,上车时的那份感动让他终生难忘,暗下决心,以后买车一定要义务送学生回家。
圆愿
专门义务接送学生 直到车坏了才罢休
2007年,在厦门创业三年的丁建文买了人生第一辆车。春节时,他把车开回四川老家,顺路捎上买不到车票回家的老乡。回家后,他专门在曾经就读的中学门口义务接送学生。车里塞了五六个学生,在坎坎坷坷的山路上来来回回,一路颠簸。直到轮胎破了,底盘刮坏了,丁建文才把车修好心满意足地回到厦门。
2009年春节,丁建文的一名老乡因为钱包被偷,没钱买车票,就躲在大货车下的钢梁里“蹭车”。1000多公里的路上,老乡挨饿受冻,回到家后10多天就去世了。老乡的悲惨经历让丁建文很心酸。
后来,丁建文跟北京顺风车公益活动的发起人王永结识,发现公益顺风车的理念跟自己的梦想不谋而合。就这样,丁建文将这一公益理念推广到福建,通过多年的努力,目前福建省已经拥有上千名“顺风哥”。
丁建文希望更多人加入“顺风车”行列。他设想,假如每人每年影响3个人加入公益顺风车,最多8年时间,就会有近100万公益顺风车志愿者。丁建文还准备开发顺风车APP,正在招募伙伴,众筹资金。将来“顺风哥”通过该软件将空位发布出去,搭乘者可以抢位,同时还可以实现车找人、相互评价等功能。
链接
晚报曾报道的顺风哥
如今仍坚持顺路搭人
2011年,本报曾报道在软件园二期工作的林福楠,做“顺风哥”的故事。林福楠说现在仍坚持做“顺风哥”,平时只要方便,都会顺路捎人。林福楠坦言,做“顺风哥”时,他也遭受过白眼,一些人嘲笑他,不理解他。但是他觉得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与人分享获得的快乐。林福楠说,跟4年前相比,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打车软件,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,但他仍会继续坚持做“顺风哥”。